
晨报记者零距离接触 深度调查南昌仅仅靠一根吊绳,将自己悬挂在几十层高的大楼外,凭借着良好的平衡能力和娴熟的专业技术,擦亮一座座高楼的外墙。这样一群工作者就是高楼外墙清洗工,也被大家形象地称为“蜘蛛人”。不少市民见过顶着烈日或冒着严寒辛勤工作的高空作业者高空作业的场景,但是对他们的工作可能了解不多。昨日,晨报记者亲身体验,做了一天的“蜘蛛人”,零距离感受到了高空作业的惊险和辛劳。
头皮发麻踏上吊板只听见心跳声 昨日上午8点,记者来到抚河北路249号的省交科大楼,南昌迪邦保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准备对这座21层、70多米高的大楼外墙进行清洗。公司经理余佼介绍说,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复杂性,所以一定要确保安全和专业,为此,他特意让施工现场最有经验的程光炫师傅带领、指导记者。程光炫是南昌市新建县人,一直从事高空外墙清洗工作,至今已有17年。程光炫对记者说,此次施工将采用吊绳清洗方案,直径18毫米的尼龙安全吊绳、水曲柳木的吊板、钢制U型滑扣以及安全带、安全锁、坐板带,这些工具组合成一个坐式高空吊板,这也是保障施工人员的全部装备。工人需要自己控制绳索调整高度,完成清洗作业。由于记者首次接触高空作业,程光炫对记者进行了1个小时的培训。 完成全部准备工作后,上午10点20分,清洗工作开始。乘电梯到达21楼,再步行至天台,向下望去,街道上车如盒人如蚁,记者已经有些眩晕,下意识地后退一步,但即使心里在打鼓,也不能临阵退缩。为保证记者的安全,程光炫陪记者一起作业。戴上安全帽,穿好工作服,戴上橡胶手套,系好安全带,全套的装备给记者增添了不少勇气。但是,当翻过铁栅栏,伸脚要坐到吊板上时,记者临时鼓起的勇气被眼前70多米的高度、耳边呼呼作响的劲风给冲散了。 原地默默站了2分钟,记者再次鼓起勇气,慢慢地靠近吊板,心跳开始逐渐加速。双脚离开天台的那一刻,记者明显感觉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头皮发麻、腿脚发软,双手死死地抓住绳索,紧紧闭着双眼,任凭悬挂在空中的身体微微地晃动。 “不要紧张,你是绝对安全的。”旁边的程光炫大声喊着,帮助记者镇定下来。过了约3分钟,记者的紧张情绪才渐渐平稳下来,慢慢地睁开眼睛,意识到自己已成功地迈出了体验的第一步。
一身冷汗70米高空荡秋千 情绪基本稳定后,记者才意识自己已冒出一身冷汗,不经意地往下看了一眼,一股巨大的眩晕感袭来,再次紧张起来,身体缩成一团。“不要往下看,身体坐直,就像平常坐凳子一样。”程光炫在一旁指导着记者。他介绍说,做这一行,最重要的秘诀就是“胆大心细”。胆大就是要放松,不要紧张害怕,一怕就容易出状况,而心细则保证准备工作做到位,严格按安全操作流程进行,不能马虎大意。 铲除污迹、涂抹洗剂、刮去水痕、擦干污水,程光炫和他的同事们变换着手中的工具,娴熟地开始了作业。由于每个人要负责两米宽的区域,坐着不动是兼顾不到的,他们以脚尖轻点玻璃幕墙,轻盈地左右晃动,看上去像一个个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也颇具劳动的美感。当记者试图学习这样的动作时,才发现刚刚掌握的平衡感又被打破,双脚无法固定住身体,记者像荡秋千一样在空中晃动起来。旁边的程光炫师傅赶快制止了记者的行为,他表示,这样的工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困难,只有经验丰富的熟练工才能做。 此后,记者安分守己起来,逐渐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双脚轻踩玻璃交接处的龙骨,左手紧握吊绳,右手拿着铲子铲除玻璃上的污点。由于动作不熟练,感觉身体十分僵硬,还没铲完两块玻璃就感觉右肩非常不舒适。“你要学着放松一点,身体向后坐,保持好自身的平衡,离玻璃幕墙远一点。”程光炫在工作间隙中,不忘向记者传授技巧。 得到指点的记者稍稍做了调整,果然工作起来感觉好了很多,用起工具来也更为顺手,但进度依然落后专业的施工人员很大一截。到了中午12点,程光炫的同事们已顺利到达底层,完成了第一趟的清洗工作,而记者依然停留在16层楼的位置。此时,连续作战的记者已是一身大汗,疲惫之余不经意向下一看又蓦然惊出一身冷汗。
四肢酸痛双手连拳头都握不紧 在师傅的帮助下,到了下午2点40分,记者才完成了“第一吊”,顺利到达底层。脚踩到地面的那一刻,一股踏实的幸福感涌上心来,之后,才意识到饥肠辘辘。四肢关节和肩周都感到十分酸痛,而双腿不知是害怕还是长时间支撑,变得软弱无力,双手因为持续保持紧握的状态,连拳头也握不紧了。程光炫告诉记者,相对夏天烈日当头、高温炙烤,冬天寒风凛冽、手指冻僵,这个时节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工作的最佳气候了。 抬起头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交科大楼临抚河那面原本肮脏的外墙经清洗之后焕然一新,疲惫之余的记者感受到了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给大楼洗个澡,就像自己洗了澡一样,心里感觉很舒服。”程光炫憨厚地笑着对记者说。从程光炫和他的同事那里,记者了解到,南昌市有许多他们曾清洗过的大楼,经过这些大楼时,他们就会指着大楼跟家人朋友说:“看,这个楼是我清洗的!”那时,这些城市大楼外墙清洁工,脸上就会露出欣慰而幸福的笑容。

晨报记者 张振波